甘肃天水市培心幼儿园的血铅异常事件,因一纸通报揭露出令人发指的真相——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,竟被人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。
通报细节令人窒息:园长、投资人明知颜料“不可食用”,却纵容后厨人员网购添加。当“扩大生源、增加收益”成为园长朱某琳等人的办学目标,网络购买的化工颜料就被后厨人员揉进孩子的面点,这已不仅是食品安全事故,而是一场针对最脆弱群体的故意投毒。
工业颜料含铅量极高,对发育期幼儿的神经、智力损害不可逆。233名幼儿的血铅异常报告,意味着什么?可能是认知能力受损,智力发育受阻,行为出现异常,抑或影响终身健康。
极端个案也暴露出监管体系的多重崩塌:园长、投资人直接“策划”已涉嫌犯罪,将幼儿园变毒害工场;民办幼儿园后厨竟能长期使用非法原料,日常巡查形同虚设;网购平台放任工业颜料流入食品加工环节,源头管控长期缺失。正是日常抽检、原料溯源等监管链条上的节节失守,最终才造成了“伤害在患儿血铅超标后才被发现”的恶果。
官方通报中的“深感痛心”“全面整改”难以缓解民众的焦虑与担忧。目前,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、有害食品罪,将朱某琳、李某芳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,对另外2人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。但站在公众的立场,事件涉及的采购链、监管链上的失职、渎职人员,也应该依法依规严肃追责惩办。
个案也又一次引发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忧。2019年3月,教育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和卫生健康委曾重磅发布了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,其中包含了备受关注的“校长陪餐”规定,期望通过将校园餐与校长强“绑定”,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。此次发生的“血铅异常”又似一记重拳敲醒公众:一旦日常监管缺失,任何绑定都将形同虚设。
每一次发生儿童食品安全乱象,不能仅以暴露监管缺位作结。都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,233个血铅异常的孩子背后是233个家庭。期待有关部门以此为契机,深挖彻查,依法严惩每个环节中的肇事者和责任人,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害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,努力将此事对孩子及其家庭的身心健康损害降至最低,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相关风险,防止此类情况再发生。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